四川五行属什么?

衡涯铭衡涯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金、木、水、火、土,简称五行,这种说法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宇宙观。一般认为,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历法、中医等文化有重要影响,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风俗等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古代中国人选择地名时,经常受“五行”观念制约。人们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或追求相生而选择地名,如“金生水”,便有金溪、金水湾等地名;或避免相克而给新地名更名,如“水克火”,便把“黄河渡”更名为“鸿池渡”。四川简称“蜀”,其来历就与“五行”学说有关。

远古时候,四川地区属于古梁州,梁州是古代中国九州之一。“州”的本字是“洲”,古代用“州”指代水流所经过的地方。古代人用不同地名指代不同水域,例如州、沱、泾、渭、湖等。“九州”本来用作指代不同的水流区域,后来逐步扩大指代相关流域、湖泊所经之地。因此,“州”字后来发展为指代地方行政区划。古梁州主要区域在陕西和甘肃,涉及范围很广,也包括今天四川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和一些邻近区域。古梁州与水的联系很密切,例如梁州之名可能源于古河流“梁水”(亦称澧水)。

古梁州之蜀

古代四川有诸多古部落,其中,蜀(shǔ)人主要分布在今四川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古蜀国都城“成都”曾是“蚕丛”部族建都之地。古蜀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出土于广汉的三星堆文化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从西周开始,古蜀族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中原诸侯附庸地位。古蜀国从战国早期开始逐步扩张,兼并了包括巴国在内的众多邻近部族,在疆域上达到鼎盛。战国末期,古蜀国国力衰退,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古巴国大约同时被秦所灭,古巴族和古蜀族被秦集中迁徙到今天陕西凤县一带安置。

古“蜀”字有两种写法,一是以“虫”为部首,一是以“属”为部首。前一种“蜀”写法,代表“一种小虫子”,后一种“蜀”字写法代表“一种大树”,两种写法都可以与该字发音相同。古时候,四川和陕西一带盛产一种大树,人们叫它“蚕儿树”。这种树高达几十米,可活数百年,该树的树干笔直,材质优良,很坚硬,很珍贵,其果实有拳头大小,能榨油。人们将该树的果子也叫“蚕儿”(今仍被人们称为“构子”)。古时候人们也常将“蚕儿树”叫“桑树”。后来随着这种树的名称由“蚕儿树”转化为“桑树”,该字的写法也逐步变成今天人们所常见“桑”字。

上古时候,人们把一些由昆虫所结的果子叫“茧儿”,把能结这种“茧儿”的昆虫叫“蚕子”。人们将蚕茧抽丝,制成丝绸。古代四川和陕西一带盛产蚕茧(与桑树、气候等地理条件有关),该地人们常以蚕丝换取粮食。因为蚕桑业重要,人们逐步将蚕桑业与生活、习俗乃至地名、族名、国名联系在一起,古蜀族、古巴族、古梁州、古蚕丛国名称,其来源都与该区域蚕桑业发达有关。

古代“蜀”字所代表的“一种小虫子”,它叫“刺儿虫”(也叫洋辣子,有细刺的毒毛,常危害桑树),当它爬到桑树上,桑树会被其破坏而使树叶上长白斑。所以古“蜀”字代表“刺儿虫”的写法,从“虫”部。“蜀”字后来也代表古代四川和陕西交界一代所产的“一种大树”,该“大树”正是今天的“桑树”。因此,“蜀”字后来也有从“属”部的字形。

四川地处中国古代九州之一的梁州,梁州与水关联密切。“刺儿虫”在古代被认为是水虫,为“属火”,因此水虫“蜀”(刺儿虫)在古代被认为“长于梁州”而为“蜀地”,具有蚕桑业发达的特征。该地在先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