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代表什么生肖?
“禺”是古人对一种猴属动物的称呼,这种动物像猴子,但体积比一般的猴子大一些,而且鼻子周围长着一圈像人脸的毛,所以看起来特别像人。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有记载:“禺,禺羊也。象形。” 实际上,现在学界认为禺指的是猕猴属(Macaca)的几个物种,而绝不大猩猩或是猿类(Pongo)。这是因为,从现代基因测序的结果来看,目前发现的野生猕猴和人类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了大约300万年以前。也就是说在灵长类动物分化成不同物种之后,它们仍然是近亲。 除了长得有点像人以外,禺的四肢非常长且臂力很大,能攀爬也能游泳,因此擅长奔走、跳跃以及水中的游动。它们的爪子很有力量,能够抓住树干上下爬动,甚至在树与树之间跳跃穿行。
由于善于攀登,它们甚至可以进入大树的顶端进行捕猎或取食。虽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森林中,但当它们到河边饮水时,也会跳下水游到对岸。正因为如此,人们在丛林深处有时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在距今约140万年至70万年前的河北武邑,就发现了大量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遗址,在这同时代的遗物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象牙雕刻,形状和人脸一样,显然是用来自禺的象牙制成的。这说明至少在远古时期,中国南方的原始部落就已经和禺开始了比较频繁的接触——毕竟,能够在野外的树林里找到这些聪明又爱捣蛋的家伙。
龙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的一个常见的象征体。“龙”字亦有多种写法,不同的繁体字“龙”字代表不同的含义,其区别在于其部首不同,所以,有“虬”、“蛟”、“蜃”、“螭”、“虵”等多种写法。中国十二生肖中有龙,“禺”代表生肖龙。龙属兔的对冲星煞就是禺。按照十二生肖,龙即是“禺”。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也称牛为牛禺。
“十二次”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记录黄道附近天象而划分的十二个区域,每一区域都以附近星星命名。由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观测记录都是在北半球进行的,南方一些星星常常无法观测到,因此十二次的划分是不均匀的,十二次区域有的达120多度,有的只有10度左右。十二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娵訾、訾降娄、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次以星纪为界,其东西分别为六次。十二次与黄道十二宫等分圆周360度不同,它与二十八宿配合,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不同时期观测到的星星。十二次在汉代就已经形成,许多古代史籍都有记载,如《汉书·天文志》,班固注释曰:“周天积度,数既过匝,分之为十二……以应中国之州域,列其星名,以应郡国,举其总号,以应星起之国焉”。汉代的十二州与十二次是对应的。十二次对应十二辰:“星纪对应子丑,玄枵对应寅卯,娵訾对应辰巳,降娄对应午未,大梁对应申酉,实沈对应戌亥,鹑火对应子丑,鹑尾对应寅卯,寿星对应辰巳,大火对应午未,析木对应申酉”。十二次又对应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辰对应十二支。
在《左传》中有“火出”一词,即指火星,杜注:“大火,苍龙之中星也”。火又与寿星连称“寿火”,对应辰龙,相当于黄道十二宫中的金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