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光是什么颜色?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不是指单一的五种颜色,而是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在《黄帝内经》中是这样描述五行的颜色的“……五色者,黄赤青白黑也……”因此五行色指的是黄、赤(红)、青、白、黑这五种颜色。 那么什么是黄呢?《尚书·舜典》有这样一句话记载着舜帝时的色彩制度——“以五色彰施于五色作服曰黼。”意思是说用白黑相间的线条做为衣裳上的装饰,叫做黼。这句话说明黄色是黑白相间的那种颜色。
同样,我们也可以在其他古代文献中找到关于黄的记载——《周礼·春官·司衣》中有“王之冕服,黄翟冕十有二旒,五彩之文”,说明黄色的衣服在周代已有明确记载了,而且黄色的等级还很高,是仅次于殷商的贵族才有的资格。又比如,在楚辞中的《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其中黄色和白色分别是屈原名字中的一部分。古人在命名时也很讲究颜色的搭配,比如给婴儿起名时,如果小孩出生时在冬天而且头发又浓黑的话,可能会取一个带“冬青”的名字,如果是在春季而且皮肤嫩白的话,可能名字里就有“春青”了。这说明古代的黄是和白等色调一样的纯正和纯洁的象征。
所谓五行色,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说法。“五行色”在国术界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名词,也是江湖人士用来唬人的名词之一。但是很多内家拳的功法,如铁砂掌、二指禅、金钟罩等,在功法的名称上都加入了五行色的称谓,所以让很多人误以为练功的力用产生了颜色,而这样的说法其实都是不科学的。人体在练功的时候,在运行一定量的后天能量而产生温热效果的情况下,会令血管扩张,从而令人体的皮肤呈现出红色或是紫色,有些人也认为是练功用的内气染红了皮肤的表面。而实际上,人体在工作的时候,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没有一丝一毫的内气存在于体内的皮肤表面,而且内气本身就是人体的能量,而能量和颜色在光学中也属于两回事,是无法相互转化的。
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哲学解释,将宇宙万物化繁为简地归纳为五类,以此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宇宙万物的五行属性是根据它们的特征来决定的,而颜色就是很重要的特征。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描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丹为心之色……”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肝脏主管筋和目,而丹色又是为心所有。因为肝脏的功能为心所抑制,所以在中医针灸取穴的时候,肝经的穴位如果是在人体的表面,可以直接扎针,但是如果肝经的穴位在深层组织,就要选择与肝相制约的心经对应的体表穴位扎针,而该穴位的体表通常会有丹色等心经所对应的颜色,以此来区别扎针的正确穴位,这就是所谓的“以赤丸为验”。
在《黄帝内经》中对肾经的“以黑丸为验”,描述得更为详细:“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跟上少阴分间,出外踝下入跟中。其本在肾,其末在舌下两脉。本末相并,故令有疾汗出疮痹。取之指下两泉。取肾之原及本末。以赤丸补之,以黑丸泻之。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描述中提到了在扎针治疗肾经失调的症状时,要在足外踝下找到“黑丸”的地方找“大钟”穴扎针。而“黑丸”的成因也是因为足少阴肾经的缘故,在该处的皮肤下形成一个瘀血球,令皮肤的表面呈丹色的特征。所以,真正的五色丸其实是人体的瘀血球。
人体长期练功之后,能量运行的经络在体表可能有一块皮肤会瘀滞能量,而能量在血管附近的运行会造成血管的扩张收缩的不正常反应,令该处的皮肤表面长期呈现五色中的某一种颜色,中医理论中称为“五色丹”,或“五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