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叫什么屋?

陶一瑾陶一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代的“厨屋”在明末清初以前指的不是烧火做饭的那个屋子,而是“储藏食物的库房”,比如管库房的叫“庖人”。在西汉初年“厨屋”叫“腐”,西汉刘歆《白虎通·考黜》中就有:“古曰腐,今曰厨,所以安食物腐溃之物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豆部》:“腐,昔人藏食物,高梨为腐,从肉户声。”《说文解字》里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古代的人藏食物的屋子用木头做成“高梨”,就是阁或者货架的意思,故有“腐”的字形。西汉刘熙《释名·释宫室》中说:“厨,护也,所以护食物也。”意思是“厨”有保护的食物不被损坏的意思,所以叫厨房。我们现在的汉字还有“腐”,“腐”字是在“厨”的基础上加一个“肉”字旁而来,因为食物容易发霉坏掉(腐坏),所以造了“腐”字来强调食物容易坏,用肉来表意。

古代用来烧火做饭的屋子在商周至秦汉叫“朝饥”或“朝食”,“朝饥”的“饥”通“饥”,是供人饮食的“饥”,“饥”古作“食”字。汉代的画像砖上就有“朝食”二字,上面画着厨房和灶房。汉代刘熙《释名·释宫室》中说:“厨房,其内所陈馔饎具朝曰饎爨于内。”“饎爨(zhì cuàn)”指做熟或烧火做饭。也就是说“厨房”是供烧火做饭的地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厨房”叫“厨亭”,汉代刘熙《释名·释宫室》中说:“厨亭,亭,停也,所停馔饎也。”可见“厨亭”也是用来放置熟食和盛食物的器具,在里面做饭。

“厨房”在古代也叫“庖厨”,庖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指烧火做饭的厨房或掌管做饭的人。《说文解字·包部》:“庖,肉谓之庖。从包、从肉。包声。”可见“庖”也与肉有关,甲骨文的“疱”从“肉”从“刀”,说明庖厨掌管杀生与做饭有关。周朝有了专门掌管“庖厨”之人,称“庖人”或“膳夫”,其职能是煮牛羊豕之肉。

“庖”在商周时期有“东庖”和“北庖”之分,《周礼·天官·庖人》说:“掌共饮食,食货之凫、卵与百槁……王及后、世子、膳食之庖,寝、庖、小寝庖,大丧,共粥余食。国有四方之事,行,则供王之寝爨。王燕日,羞膳于鼎爨。”郑玄注:“寝,王所居也。膳夫,王所进食;庖人,王所饮食。有小寝,以王燕游设食于小寝。燕食,有庖者,谓其燕游之田猎。膳不得也。郑司农云:’宿于大寝,饮食于小寝庖。寝馔常日以东庖,不燕以北庖。’”郑玄注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膳”是供帝王等吃的热食(菜和饭);东庖是帝王等平日所吃之膳;北庖是帝王燕游时的膳食。说明周代已有膳夫管理“庖厨”。《礼记·曾子问》:“有故而归,反,不入,立于门外。人告曰:’请入。’乃释冠带请入。入,立于阼阶东南西面,北上,子拜送之门外……复投肉于鼎,定祭之,复饮酒,食肉,告具于宰。宰夫、馔夫、膳夫、庖人、入正席,皆坐,莫食则立。少牢之礼,宰夫、馔夫、膳夫、庖人,亦如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时宰夫、膳食夫、掌厨人等,都要坐在客人下位陪坐陪吃,若客人不享用时他们都要站在客人的下位等客人吃完。《韩非子·二柄》:“今吏者,旦入河,暮出息而官事不成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