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好吗?
沈阳药科大学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药学的摇篮。学校本部有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两部分。普通教育设有药学院、中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朝阳生物医药学院、药学基础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研究生部等7个系(部)。本科教育设有14个专业和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设有11个学科专业和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药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并设有药学和中药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各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各类学生12300名。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三个国家管理专业已成为药学人才培养的“品牌”专业。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有2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9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双语示范课、2门省级资源共享课、3部国家级教材规划建设项目、3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9部省级教材规划建设项目、13部省级规划教材、2部辽宁省高校精品教材、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梯队整齐,实力雄厚。学校具有专任教师558人,其中正高级专任教师133人,副高级专任教师189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271人。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1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特聘教授6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尺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1988年中药化学课程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课程,1993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998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优秀评估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次均获“优秀”;学校以培养高层次药学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双层次培养;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突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双能力的培训;形成了教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育人体系。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就业工作面向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企业、高等院校和医学及医药科研机构、医院、药品检验和药品管理等系统。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探索就业市场化改革,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多年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因其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为辽宁省及国家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