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什么生肖?
我猜是猴,因为“六”,谐音“流” 一年有四季,春天萌发、万物复苏谓之“春潮涌动”;夏天旺盛、万物生长谓之“烈日炎炎”;秋天收获、万物凋零谓之“秋高气爽”;冬天枯落、万物沉睡谓之“大雪纷飞”“寒冬腊月”。 而农历正月正是立春之际,意味着一个轮回的开始。二月雨水,万物萌动;三月惊蛰,春雷轰鸣,唤醒万物;四月清明,气候回暖,万物生长;五月芒种,草木茂盛;六月小暑,湿热难耐;七月立秋,暑去寒来;九月寒露,草黄叶飞;十月霜降,红叶满山;十一月立冬,水结成冰;十二月小寒,天寒地冻。 用数字表示就是1234567890这样的顺序排列的。每月依次对应一个数字。如今年正月初一是春节,正好对应1;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好对应2;三月三上巳节,正好对应3……以此类推。这样全年就与1—12这十二个数字完全对应了。
而生肖是按照地支计算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中鼠和牛的五行属阴木,虎和兔的五行属阳木,生肖龙和属蛇的五行属阳火,属马的和属羊的属阴土,属猴的和属鸡的属阳金,属狗的和属猪的属阴水。 根据十二生肖与月令的干支关系,我们可以把月令中带有地支的那一柱称为“太岁”,而把日柱中的天干称为“流年”。例如今年正月初五,日柱天干辛金,年柱地支寅木,月柱地支丑土,时柱地支子水。其中“甲子”为流年(日柱的天干),寅丑子为太岁(月柱的地支)。
那么既然每月都有“太岁”,为什么还要看每年的“流年”?这是因为每一年都有一个“太岁”,而这一年的“太岁月”就在这一年所谓的“太岁”所主宰。也就是说每一年的第一天都叫做“太岁肇基”或者叫“太岁值年”。从初一到初三,分别对应“建除十二神”中的“开日”、“满日”和“平日”。这四个“日”又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的“太岁”——甲、乙、丙、丁。 每个“太岁”都代表着不同属性的天干,而这不同的属性会直接影响到当岁的人们生活状态的吉凶祸福。因此古人根据不同的“太岁”给每一生肖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化解方法”或称“开运秘籍”。
我是小辛,祝你好运!
1、鼠(子)年
在中国十二生肖中,鼠代表着智慧、机灵与敏捷,生肖鼠人聪明善良,且擅长思考和谋划。而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老鼠通常被认为是生命力和繁殖力极强的小动物,甚至有“鼠泛之地必出贵人”一说,因而在中国古时占卜文化中,老鼠往往象征丰饶之意和吉兆。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说林训》有云:“鼠牙著鱼,不免熏蓼之灾”,讲的就是老鼠帮助鲤鱼避开灾难的故事。成语“灵猫首鼠”也体现了老鼠足智多谋而逢凶化吉的精神。可见,生肖鼠承载的多是吉祥的内涵。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老鼠却被认为是不洁、邪恶和凶兆之物,基督教文化将老鼠描述为代表邪恶的“地狱之物”,甚至在一些传说中,老鼠竟然是导致黑死病在欧洲传播的罪魁祸首,“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说法在西方也广为流行。
2、牛(丑)年
在传统中国,牛是十二生肖中最具正面形象的吉祥之物,象征着勤劳、无私、奉献、坚韧、诚实、稳重等优秀品质。勤劳的中国人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很早就发现牛的可贵之处,尊其为“仁畜、神牛、孝牛”,《易经》中也有“坤为牛”的说法。正如毛泽东1954年写的著名七律《七律·答友人》中歌颂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华儿女都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牛自喻。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强调的勤勉坚韧的“牛”作风,正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而不衰的重要精神底蕴。而1958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出土的牛骨甲,不仅反映出3000多年前商朝的经济和占卜文化,也进一步印证了牛在中国古老的占卜和生肖文化中承载的吉祥和祥瑞之意。
而在西方世界,牛的形象比较负面,不仅缺乏智慧、无足轻重,甚至被形容为“愚蠢”。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曾有诗云“愚人如牛不识金”,把人心比作牛,说明在西方,牛不是聪明的象征,人们还认为,牛和驴一样低级,不值得一提。这些都反映出牛在西方文化中是个不讨巧的动物。
3、虎(寅)年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是传统东方文化的典型“瑞兽”,象征“威严、勇猛、镇宅”,甚至有“镇守一方”的吉祥寓意,寄托了人们驱邪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百兽之王”“山中之君(王)”“武略百代”“丛林霸主”的说法,宋代文人梅尧臣曾写道“山下日幽静,唯闻鸟雀喧。猛虎忽咆哮,一顿冈谷喧”,将虎的勇猛、威风凛凛表现得淋漓尽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江上遇同乡》一诗中写道“忽闻吴人谢元晖,紫电清霜发辉映。试评壮士细解之,当以虎取不以罴”,更是直接将“虎”的健壮有力、刚毅勇猛、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形象,与“罴”这种既弱且愚的熊类动物进行对比。因此有中国“古来将帅出山西”一说,“威风锣鼓”则是山西人用以彰显勇武精神的符号符号。
在中国历史上,民间艺术中老虎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成为各种门类和各种风格艺术作品的主题。据考证,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的先民部落——红山文化,就流传过以虎为题材的形象。河南濮阳蚌壳龙虎图案的祭祀坑距今约60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帛画“虎佚”中用文字描述并绘有虎的形象的古老画卷。在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出土的铜斧上也铸有虎纹。1961年,四川新都马家公社战国时期木椁墓出土了一对虎镇,与虎镇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随葬品和两顶有花纹的漆高冠,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