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代表五行什么属性?

姚中瑞姚中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教”字从文,意为有文化的人所进行的活动。“育”字从肉,本义指养育子女。教育和养育都包含有生育、哺育之意。 《礼记·中庸》云: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育也者,子之乳。”

可见古代的“教”与“育”不仅含义不同,而且各有偏重。“育”侧重指抚养、培育;“教”则侧重于传授知识、道德规范等。在现代汉语里,两者除了有名词和动词的用法以外,还表示一些相关的行为,如“教益”“教诲”;也表示一些结果或状态,如“教养”’ “教育”。 从五行的角度看,“教”字属阴土,“育”字属阳火。阴阳相生,故合之为木。 “教育”二字连用以指人之培养、训练,首见于《礼记·学记》: “既知其教之所由生,孰知其常何以世?”

后多用于泛指教育、培养和训练人的各种方式。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乐属于德育,射、御属于体育,书、数属于智育。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具有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了,而这一套教育体系的核心就是仁、礼。所以古人说:“上之以礼下人以仁。”(《论语·颜渊》)

韩晓容韩晓容优质答主

五行在中国哲学中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密切相关,是中国人的哲学理念的直接表达。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金、木、水、火、土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元素,即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即相合相交(合则和,交则克),由此产生万事万物。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分别与西方、东方、北方、南方和中央相配。五行学说始于西周,战国时期成为独立的学术流派,秦汉时期兴盛并走向系统化。

五行思想在秦汉时期渗透、融合、统一到传统思想和文化制度中。五行包括许多自然领域,如五方、五色、五声、五味、五谷、五畜、五脏等,几乎涵盖了宇宙万物。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生克是事物变化的过程,生克运动是五行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五行生克规律是古代解释宇宙中各种变化的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的基本法则。五行相生的现实意义是和谐共生成功,五行相克的现实意义是竞争,互相斗争和淘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