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又什么生肖?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其实,十二生肖的排序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采用的自然历是“干支历”,它是基于太阳周年运动规律创造的,以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二十三个节气为标志将太阳周年运动分割成二十四等份(相当于农历每月的平均天数)。每一等份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古人通过节气就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干支日的具体日期。而一年有十二个节气,所以每个节气对应一个地支——也就是今天这个节气是哪一天在古时是有固定答案的。这样,随着节气的不断变化,我们每天的时辰、年月日时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每一个地支配属一个动物。从而创造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一系列的形象,并以此用来给儿童计年、计时以及占卜等等。后来,这种纪年法流传到民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干支纪年法”。这也是现在各种干支算命、卜卦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基础。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汉字的传入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十二生肖也成为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在吸收十二生肖系统过程中,产生了本地十二兽。如日本以“猪子”代替了“鼠”,以“AMEKOZU”即沙子蟹代替了“龙”。由于十二生肖的本源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的体现,因此,本地十二兽仅保留了原本十二生肖的纪年功能,其他生肖禁忌及生肖文化没有在这些国家普及。
中国十二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是中国人在对十二地支的命名中赋予的动物意义。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深刻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年节礼仪等社会生活,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没有猫,而在日本与中国生肖对应的日本十二生肖中有猫(ネコ)没有兔(ウサギ),十二生肖传到日本是以支度师的形式传开的,为了适应本土文化,所以就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