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的五行属什么?
《中华大典》中,“秧”字属于“草木部·稻黍条”。该条下之“秧”字解释为: “秧,谓种稻而已。凡谷芽、秧苗之类皆谓之秧。亦曰芽。引申为微末、细薄之物。 ○汉·王充《论衡·定凶》:‘今人拔取禾茎以为箭,此则凶也。’又《别通》:‘扬雄好古,作《秧诗》。’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梁明帝以米贱,命烧稻秧。’
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入山行五里,名黄茅铺……其田沃壤,宜稻,有早、晚二谷。早起插稻,暮出秧马。’○清·赵翼《陔余丛考》三六:‘北里诸妓所唱曲调有《秧歌》、《竹枝词》。’” 由此可知,古书中对于“秧”字的含义或解释与今日几乎无异,都是指“种水稻”或者“栽种作物”的意思。所以根据五行说中的“物极必反”和“阴阳转化”的理论,“秧”字的五行属性当然就是“木”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看见秧字的使用,比如秧苗、栽秧、青秧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秧的五行属什么。其实按照古人总结的五行属,秧字是属于五行木的。
中国人常说的五行,其实就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元素。五行其实也在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属、水这五种原素互相转化而构成的,自然界中所有事物也都是由这五种原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产生变化的。比如说,水能灭火,所以水就约束了火,火能熔化金,所以火就能制约金属的特性。再比如金属靠什么来制造呢?那就是大地里得到的矿产,所以金属的特性就受土的行的约束。而金属可以从矿土里获取,那么金属就能约束土的行性。又如土能淹埋苗木,所以土行就会约束木;而木生长茂密,根系发达,就能够改变土的特性。水,能够浸埋土里,所以水能改变土的本质特征,由此类推,金可以入土,能够断木,火能煮水、烧木,木又能生火,所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就产生了互相作用、互有约束的关系。